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专题专栏>>高新区推介项目
通化人参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
时间:2025-09-24 08:28 作者:admin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吉林省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吉林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中药资源优势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先发优势等,使得医药健康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及政策的大力支持,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主体势头发展良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呈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供给不充分、不均衡问题;产业融合层次低、路径单一;产业领军企业少,研发能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供给不足等。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吉林省继续深度挖潜医药健康产业优势资源,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努力打造新型业态,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明确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 年 9 月印发了《吉林省“十四五”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围绕 “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统筹规划各地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优化配置科技与产业资源,构建“一廊、双核、多区”发展格局。“一廊”,即全面加强“长辽梅通白延医 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双核”,即重点突出长春和通化两地的核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2022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2022年8月,吉林省委省政府把人参产业确定为战略新兴产业,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为加快推动通化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通化市制定了《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巩固做强中医药健康产业,构建融合共生的复合型业态体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吉林省《关于加快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参都”的部署要求,我区计划充分利用通化产业资源,打造中国参发展产业基地。

  1.2项目的必要性

  人参不但是“东北三宝”之一,更被视为是“百草之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参的价值也愈发受到重视,市场规模逐步壮大,2021年中国人参市场规模同比上升13.3%,自人参列入新资源食品以来,人参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产量及需求量迅速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参产量达到69850吨,需求量超过7万吨。

  截至2020年,通化市人参产业总产值达285亿元,占全省人参产业产值50%以上,“十三五”期间,人参种植业产值由15.7亿元增长至29.2亿元,增幅达到 86%,园参留存面积达到6.3万亩(其中:人参3.8万亩,西洋参2.5万亩),产量15000吨,林下参留存面积达到42.3万亩,产量111.3吨,通化林下参总留存面积占吉林省林下参总种植面积30%,优良的环境条件为人参产业发展提供天然优势。

  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通化地处长白山西南麓,药用资源丰富,享有“三大天然药 库”“中国人参之乡”和长白山道地药材主产地的美誉,人参产 值实现 285 亿,占吉林省的1/2,林蛙产值过亿元,形成资源品 牌优势。北五味、平贝母、西洋参、淫羊藿等道地药材亦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生态适宜优势。 通化山水生态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是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市,具备深厚的产业生态基底.

  产业优势:通化市承载国家、吉林省多个层面的历史重任,是 17 个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之一,15 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之一,6 个国家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之一,吉林省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双核之一。通化市中医药产业积累了较强的实力。截至 2020 年底,通化市中医药重点企业数量居全国第 11 位,东北区域第 2 位。中药上市产品获批数量 2292 件,居全国第 1 位。产值过亿元企业数量 21 家,与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处于同等水平。医药健康产业是通化市第一支柱产业。通化市规上医药工业总产值 129.9 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 36%。医药企业以本地成长壮大的企业为主,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 72 家,拥有通化东宝等 6 家主板上市或协同上市企业,正和药业等 8 家在“新三板”或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是东北地区中药制造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产品梯队丰富,全市医药企业拥有 23 个剂型 3603 个文号。全市销售额过千万的品种有 103个,其中 41 个品种销售收入超5000 万元。通化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医药健康产业链和供应链,具备进一步迭代升级的基础。本地企业从中药产业不断向外延展布局,逐渐发展成涵盖化学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多领域的产品结构,并与康养旅游、健康服务等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业态。通化拥有超过 10 万人的销售队伍,具有较为完备的分销渠道,在第三终端市场形成了较好的网络布局。

  政策优势:2022 年 1 月 30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 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 五期间推动医药工业创新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下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十四五规划中对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战略引导,其中重点指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供应保障机制, 提升制造水平,加强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1.4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4.1建设规模

  项目二期计划总投资9.5亿元,建设智慧工厂12栋、科技服务中心1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每栋智慧工厂约1.5万平方米)。

  1.4.2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交易展示中心、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科技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发及交流平台、地下停车场及设备用房,配套建设绿化、硬化地面、室外管网等场区工程。

  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5.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9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5000万元。

 

  1.5.2资金来源

  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1.6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6.1主要财务指标

  预计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6.5亿元。

  1.6.2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推动人参深加工企业的集群集聚。有利于通化市人参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通化经济收入的增长,有利于就业机会的增加。

  1.7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201国道以北与高新区雪花路以西,占地500亩。

  1.8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建设单位简介

  2.1概况

  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通化医药高新区)的前身为吉林通化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5年7月。2011年8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吉林通化经济开发区与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整合,并更名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通化医药高新区核定规划面积12.70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57.3平方公里;中远期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07平方公里。

  通化医药高新区现有医药企业43户,万通药业、修正药业等7户企业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通化东宝、通化金马药业为上市公司,9户医药企业被重新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户企业获得省级认证的企业技术中心,其中3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随着通化“大交通”战略的实施,通沈、通丹、通长、通集、梅沈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通化机场、通化陆港等“六路一场一港”工程的陆续建成,将直接把通化融入环渤海“2小时经济圈”,特别是辽宁、吉林两省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通丹经济带”的实施,将使通化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联络带,通化医药高新区具有极强的后发优势。

  2.2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务局

  地  址:通化市经开环路1568号

  联系人:陈奎宏0435-3265515   13944545515    崔峰0435-3322595    13732858668

  E-mail:thyygx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