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专题专栏>>高新区推介项目
通化医药高新区医药健康食品数字化生产基地项目
时间:2025-09-24 09:02 作者:admin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在享受现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新的问题,新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的生理状态,这已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花费大量的社会及财政资金,占据较多的社会医疗资源。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有相应的专业医疗机构帮助自己解决健康问题,而政府已经建立的基础医疗设施还无法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此,政府在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实施,将“大健康”带入人们的视野,目的是为了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总而言之,当前时代的经济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在已经迫在眉睫。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会议指出,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薄弱环节。这是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1.2项目市场分析及建设必要性

  1.2.1市场分析

  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1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保持增长,2021年营收规模达8.0万亿元,增幅达8.1%,预计2024年将达9.0万亿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也需要改变,逐渐向防、治、养模式转变,而大健康产业恰恰是“防、治、养”模式的产业体现,随着公众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治未病”被视为下一个蓝海。目前,中国慢病死亡占疾病死亡率的85%,慢病而引起的疾病负担占到中国整个疾病负担的70%。,亚健康状态不断蔓延,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做的调查数据称,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三倍。中国老年人口将赶超4亿,占比约35%。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2.6亿,占比约19%,2025年将达4.8亿;35岁-60岁人口数量约为5.3亿人,占比约38%;3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体占比接近60%,约8亿人。中老人数越多,对健康需求、关注、迫切度越高,这也是健康产业飞速发展的一个原因。消费者对健康关注度持续提升,推动大健康市场规模走高。2008年中国健康素养水平是6.68%,2020年提升到20%。在全世界50个国家中,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在全球市场属于“高健康关注度市场”。

  1.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保健食品的供给需求。医药健康食品能为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健康恢复提供良好基础,有些甚至堪称患者的“续命粮食”,但我国医药健康食品的相应需求长期以来未得到满足。从市场总体看,我国医药健康食品规模占全球市场不到3%,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临床渗透率看,在美国,有65%的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医药健康食品,英国有27%,而中国大陆只有1.6%。项目的建设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品供应能力不足的情况,并通过研发、试制新的产品,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供给质量,可以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在获得高质量产品供给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是当地医药企业应对医改新政的重大机遇。通化医药企业众多,但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犷,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多数中小型医药企业均处在以传统中成药加工制造为主的发展阶段,产品创新力滞后。在应对国家“两票制”、“一致性评价”、“带量谈判采购”等政策变化时,传统医药企业无法提现出比较优势。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能够带给众多企业转型发展的新的模式和路径,进而形成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新的契机。

  3、符合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项目的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能够快速实现新产品品种、品质、品牌的创立,打开市场局面,填补产业发展的空白,形成当地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4、是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有机连接上下游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能够促进制造业与农产品加工和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不断融合,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整合,进而发展完善当地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

  5、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通过与国内、国际科研院所、高校等研发机构进行合作,打造新型“政企学研”开发创新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产业整体向创新领域迈进,壮大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通化作为著名的“中国医药城”“中国人参城”,现有医药类企业104户,持有3582个文号,独家品种153个。其中中药文号2274个,常年生产品种875个;化药文号1286个,常年生产108个;生物药文号19个,常年生产12个;辅料文号2个;基药目录695个,其中:中药文号391个、生物药文号8个、化药文号296个;中药保护品种10个文号;国家医保目录1321个,其中:中药720个文号、化药555个文号、生物药16个文号,中药获批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72户,医药上市公司6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2户,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46.3亿元,同比增长1%。全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6家,其中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73个,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46个。全市人参留存面积5.5万亩、林下参调优至36万亩,年鲜参产量1.3万吨。通化市常年种植五味子、贝母、桔梗、细辛、天麻、龙胆草等20余种道地中小药材,种植面积6.43万亩,产量2.5万吨。

  我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优势,庞大的医药企业群体具备开展医药健康食品研发创制的市场主体资源,但受产品研发前期投入较大、申报审批门槛较高、市场推广没有基础等因素影响,目前,医药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缓慢,仅有修正药业与长春、哈尔滨等地企业进行委托生产加工,体量规模尚未形成优势。在通建设医药健康食品研发生产基地将补齐医药城发展短板,形成以产品创新研发为先导,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充分释放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的有利局面,进而成为当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新的创新极和增长极。

  1.4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6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700平方米,主要建设仓储物流中心、综合服务楼、GMP/GSP中药饮片加工车间、提取车间、口服液数字化自动生产车间1栋,引进德国、美国领先现代化智能设备及日本先进工艺技术,建设口服液自动生产线8条,中药饮片加工设备组6套等。

 

  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5.1项目总投资

  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0.00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为19200.00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800.00万元

  详见总投资估算表。

 

  1.5.2资金来源

  建设单位自筹

  1.6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6.1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生产产品西洋参、林蛙油、蛤蟆油等,年产量计划:片剂16亿片、颗粒剂1亿袋、胶囊剂4亿粒、口服液1亿支。

  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34000万元,实现利润56000万元,缴纳税金8000万元。

  1.6.2社会评价

  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医药高新区总体规划要求,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高新区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针对亚健康、阳后康复、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人群,提供医药健康保健急需品,满足群众对身体健康保障与改善的迫切需要,满足国内市场的供应缺口,推动全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对加快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时,项目建设在带动居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1.7 项目建设地点

  通化医药高新区湾湾川村

  1.8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建设单位简介

  2.1概况

  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通化医药高新区)的前身为吉林通化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5年7月。2011年8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吉林通化经济开发区与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整合,并更名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通化医药高新区核定规划面积12.70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57.3平方公里;中远期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07平方公里。

  通化医药高新区现有医药企业43户,万通药业、修正药业等7户企业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通化东宝、通化金马药业为上市公司,9户医药企业被重新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户企业获得省级认证的企业技术中心,其中3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随着通化“大交通”战略的实施,通沈、通丹、通长、通集、梅沈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通化机场、通化陆港等“六路一场一港”工程的陆续建成,将直接把通化融入环渤海“2小时经济圈”,特别是辽宁、吉林两省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通丹经济带”的实施,将使通化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联络带,通化医药高新区具有极强的后发优势。

  2.2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务局

  地  址:通化市经开环路1568号

  联 系 人:陈奎宏 0435-3265515  13944545515    崔峰 0435-3322595  13732858668

  E-mail:thyygxq@126.com